它是在二维宇宙上始终滑行吗 三维空间

科技 2023-04-11 04:48:11 浏览
它是在二维宇宙上始终滑行吗

一、宇宙模型(个人观点)

1、宇宙的模型

二维空间是宇宙的基础或平台,上有上千亿个凹陷槽(星系),凹陷部分是三维空间,未凹陷部分全部是二维空间;

2、二维空间

二维空间的产生

138.2亿年前,一个零维的无体积的纯能量圆点爆炸,在爆炸压力释放的第一个普朗克时间内,温度开始下降,纯能量由零维熵变成一维,然后由一维熵变成二维空间。

暗能量的二维空间

二维空间(宇宙)或许是人们所称的“暗能量”。宇宙学家认为,暗能量占宇宙总质量的73%

3、三维空间

宇宙学家称,三维空间的质量占宇宙总质量的4%,包括各种天体、星云、中微子、电子、光子、引力、强核力、电磁力、弱核力及其他各种粒子。

三维空间

4、暗物质

宇宙学家称,暗物质占宇宙总质量的23%,可能不均匀地覆盖在二维空间之上及不均匀地存在于三维空间中。

二、宇宙是三维与二维空间的结合体

<一>三维空间的存在形式

1、星系

星系是三维空间的主体。无数的星系镶嵌在二维空间上,熠熠生辉熠,照亮了整个宇宙;

星系之间是彼此独立的三维空间,可以合并,但至今没有找到可以分立的证据。

星系的三维空间,可能是星系中心黑洞压迫二维空间获得。而星系中的恒星又再次压迫已经扭曲的二维空间-三维空间的边墙,又获得各自的新增三维空间。这就像银河系中的太阳系,太阳恒星压迫银河系的边墙,获得了一个新增的浅锅型三维空间,并与银河系三维空间融为一体。

星系三维空间=物质空间+行星际空间

2、物质空间(体积)

原子空间(体积)

1)原子的体积仅为0.1纳米,而原子核的体积仅仅是原子的几千亿分之一,却占有原子质量的99.96%;

2)由此可见,原子的三维结构与星系颇为相似,可能是同一遗传基因吧。

分子空间(体积)

分子体积>组成分子的原子体积之和

天体物质空间

天体物质空间=原子核体积+核外电子层空间+原子间的空隙+分子间的空隙

3、行星际空间

行星际空间是星系三维空间剔除物质空间的剩余空间,是行星及小行星、卫星、宇宙尘埃、光、电子、中微子、各种粒子及四种基本力的运动场所。

中微子无体积,可能不受三维空间的限制。

<二>二维空间与三维空间的关系

1、二维空间与三维空间的结合是一种“伪结合”

三维空间是依靠天体压迫(扭曲)二维空间而形成的凹陷。

凹陷形成后,三维空间周围的二维并未与三维发生融合或反应,仅仅是二维空间的局部变形,三维空间与二维空间仍是各自独立的空间形式。

造成以上结局的原因是二维空间可能就是“暗能量”,且充满了“斥力”。

暗能量的斥力把三维空间推离二维,就像磁悬浮般,把三维空间及天体悬浮在二维壁以外,任其在二维大地上滑动。

2、三维空间与二维空间的互动形式

三维空间受引力牵引,在二维空间上不断滑动。在滑动的过程中可能会与其他滑动的三维空间相撞,合并成一个大的三维空间(星系)。就像银河系与仙女座一样,32亿年后,两个星系会相撞形成“银仙星系”。

三维空间在二维空间上滑行,在滑行的过程中,不断碾压前方的二维空间,不断形成新的凹陷(三维空间);

随着三维空间不断滑走,在新三维空间不断形成的同时,原三维空间因压力消失,就不断恢复成二维空间。

三维滑动新创的三维空间与消失的原三维空间,体积与质量规模并未发生变化,二维空间也未受到任何损失。就像铁球滚过橡胶毡子,被压陷的空间在铁球移动后就立即恢复如初。

综上所述:

1、二维空间是宇宙的平台或基座;

2、三维空间是镶嵌在二维空间的明珠,但这个镶嵌的凹槽是没有顶盖的;

3、三维空间是在二维空间上不断滑动的;

4、三维空间的滑动,不会改变二维空间的质量、及三维空间的体积和质量。

本文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请联系本站客服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