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38年蒋介石炸开黄河大堤 究竟淹死多少日军 说进去你或许不信

财经 2023-05-02 14:33:48 浏览
1938年蒋介石炸开黄河大堤

1938年5月下旬至6月初,日军霸占徐州后继续沿陇海路西进,预备攫取边疆策略要地郑州,继而攻打九省通衢之地武汉,以到达霸占中国全境的目的。

为了阻止日军继续行进,破坏日军的策略指标,蒋介石下达了一个十分冷漠的命令,那就是炸开黄河大堤,用滔滔不绝的黄河水来通畅日军的进攻,甚至淹死日军。

1938年6月9日,蒋介石下令炸开位于郑州西南的花园口黄河大堤,滚滚波澜汹涌而出,顿时将日军淹没于其中,日军的功势也为之一缓。

那么,蒋介石炸开黄河大堤,究竟施展了多少作用呢?说进去你或许不信,花园口决堤并没有给日军带来太大的伤亡,反倒给边疆百姓形成了渺小劫难。

其实,早在1935年日本开局筹划“华北事故”时,武汉行营顾问长晏勋甫就曾经跟蒋介石探讨过日军的进攻路途疑问,晏勋甫以为若是中日停战,日军必然会沿着平汉线攫取郑州,一旦郑州失守,则日军西进南下都不成疑问。

蒋介石也在忧愁这个疑问,所以他就问晏勋甫,若是日军真攫取了郑州,又该如何阻止日军呢?晏勋甫的回答只要一句话:无可奈何时,可掘开黄河大堤启动阻击。

这次说话给蒋介石留下了深入的印象,但是促进蒋介石作出掘掉黄河大堤这个决议的,可不只仅是晏勋甫恼人贷倡导,过后国民政府延聘的德国军事顾问法肯豪森也提出过相似的倡导。

法肯豪森以为,中国要是想确保陇海交通大动脉,维持与资源大省山西的咨询,就须要将阵线管制在河北沧州至保定一带,而黄河实则为“最后的防线”,若是事无法为,“宜作有方案之人工众多,以增厚其进攻力”。

台儿庄大捷后,陈果夫也对蒋介石提出倡导,他以为:

究竟淹死多少日军

台儿庄大捷举国欢跃,抗战出路或许或许从此转入佳境,惟黄河南岸千余里颇不易守,大汛时恐敌以决堤制我。我如能取得武陵等县死守,则随时皆可以水反攻制敌。

从陈果夫的这个倡导来看,他显然反抗战抱有自觉失望的心态,以为攫取台儿庄大捷后,抗日抗争会转入佳境。实践上,这样的想法太过天真,更是与毛主席《论耐久战》的观念南辕北辙。

不过,还是有很多国民党将领允许陈果夫这个倡导的,例如白崇禧、何成璞、黄新吾等人,他们都允许这个倡导,以为黄河是一个防卫利器,若是加以应用将是抵制日军进攻的重要法宝。

但是这些国民党的高官却漠视了一个至关重要的疑问,那就是黄河一旦决堤,生存在黄河沿岸数千万百姓将遭逢灭顶之灾。

毫无疑问,以黄河决堤的模式来阻击日军,是一把伤人伤己的双刃剑。可国民党部队一败再败,若是不用这种模式阻挠日军,那么武汉很快就会受到的攻打,进而沦陷。

但是,从预先的统计数据来看,花园口决堤所施展的作用十分有限,反而对生存在黄河沿岸的老百姓形成了耐久而渺小的劫难。

花园口决堤后,黄河水冲入大平原,中牟、尉氏、扶沟、西华、商水一带皆被洪水淹没,这一带驻扎的日军第14师团大局部被困于此。第16师团遭逢洪水冲击,不得不前进至尉氏县。

只管花园口决堤阻挠了日军的进攻,遏制了日军西进和南下的目的,破坏了日军两面夹攻武汉的方案,迫使日军绕道安庆、长沙一线进攻武汉,但是并没有彻底阻挠日军的攻打势头,只是将日军的进功势态稍微延缓了一下。

当然,日军攻打势头被遏制住,也为国民党集中兵力捍卫武汉争取了时间,也临时保住了平汉线,为策略大转移赢取了时间。

主观来说,花园口决堤对阻挠日军进攻确实起到了肯定的作用,但是与决堤所带来的破坏相比的话,其施展的作用还是十分有限的,施展的作用远远小于形成的破坏。

黄河决堤后,决堤的洪水淹没了河南、皖北、苏北40余县的大片土地,给广小孩儿民大众形成极大的劫难,80余万人惨遭溺死,有数百姓流离失所。

花园口决堤可以说是贻害多年,构成了连年灾荒的黄泛区,1200多万亩耕田被毁,数百万人失掉家园,更是造成了1942年的大饥馑。

但是,黄河决堤对沿岸百姓造了如此大的就义,最后仅仅淹死了千余人的日军,可谓是得失相当。而这所有,都始于蒋介石下达的那个荒诞而又冷漠的命令!

本文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请联系本站客服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