百年古桥化身百姓 连心桥 安徽旌德

社会 2023-05-04 15:53:58 浏览
百年古桥化身百姓

新华社合肥5月1日电题:安徽旌德:百年古桥化身百姓“连心桥”

新华社记者周畅

“隆兴桥上走一走,什么烦恼都没有。”安徽省宣城市旌德县孙村镇玉屏村村民口中的隆兴桥,横跨于流经该村的燕水河之上,是有百年历史的三孔石拱桥。如今,玉屏村“百姓评理说事点”就设在这座桥上,让这座古桥有了新性能。

随着时代变迁,隆兴桥的交通意义逐渐弱化,慢慢成为村民自发集中的纳凉场合。拾级而上,如今这座古桥上建了休闲空间,喇叭、灯具和WiFi等软配件设备一应俱全,两端还区分设置了警务室和科普宣传室。

2020年8月,玉屏村“百姓评理说事点”在隆兴桥上设立,每月逢十开“说”。玉屏村的种植小户方新华不久前就在这个说事点,处置了自己的烦心事。

“蔬菜卖的就是个新颖,咱们每天半夜把上午采的蔬菜发货到各个开售点,下午采的蔬菜只能放到第二天半夜再运,天气一热就不新颖了,我不时头疼蔬菜保留这个事。”方新华说,他到隆兴桥上纳凉说事时,把烦恼说了进去。

玉屏村党支部书记方晨得悉后,想到了相干的惠农补贴,在村内树立保鲜冷藏库可以享用30%的补贴。于是,方晨在村里建了保鲜冷藏库,不只处置了方新华的疑问,还惠及了其余有必需的村民。

“这个说事点不只帮我处置了蔬菜保鲜的疑问,之前还帮我处置了蔬菜开售的疑问,如今觉得是吃了‘定心丸’,尽管把菜种进去就行。”往年,充溢了底气和信念的方新华将种植规模从30亩扩展到了100亩。

连心桥

在这座桥上,不同村民承包田之间排水沟怎样修、各家门前杂物何时清算、邻里矛盾纠纷等疑问,均经过说事的模式失去了处置。“有时都不用须咱们去调停,村民自己就聊开了。他们处置不了、想不通的,咱们再一同出出主意。咱们村里处置不了的,比如资金、政策疑问,再向镇里求助。”方晨说,如今是“大事不出村,大事不出镇”。

“在这个说事点,很多百姓不能齐全了解的政策、消费生存中遇到的实践艰巨、邻里之间的矛盾心结都说开了,咱们的任务方向也就明白了。”在孙村镇党委委员吴万志看来,这座古桥变成了一座“连心桥”。

普法课堂、巡回法庭、反电诈宣传、调停矛盾……“有了‘百姓评理说事点’这个实践载体,安康课、普法课这些各个部门的科普任务,也有了平台。”旌德县司法局孙村司法所所长宋石皞觉得,普法和矛盾纠纷化解是相反相成的,可以构成良性循环。

话越说越明,理越辩越清。作为安徽省人民调停任务的新载体,像玉屏村这样的“百姓评理说事点”正成为多地百姓反映诉求的新渠道。

安徽省司法厅人民参与和促成法治处处长谢思泽引见,“百姓评理说事点”是保持和开展新时代“枫桥阅历”的活泼通常,是翻新人民调停任务的有效载体。经过设立普及城乡的说事点,树立与人民群众的咨询渠道,在“唠家常”的环节中,把党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宣讲进来,把人民群众诉求和社情民心反映进去,把邻里之间的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形态,把公共法律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。

目前,安徽省已建成“百姓评理说事点”1.6万多个。往年以来,这些说事点已搜集矛盾纠纷线索4万余条,化解各类矛盾纠纷3.8万余件,展开法治宣传2万余次。(完)

本文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请联系本站客服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