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精度 2023年河北省最美职工夏立 用双手打磨 的大国工匠

科技 2023-05-10 18:40:39 浏览
中国精度

夏立:男,1971年7月出世,群众,中国电科网络通讯研讨院初级技师,曾获“大国工匠年度人物”等名称。他从业30多年来不时据守在消费一线,先后杰出成功了嫦娥探月工程、“中国天眼”、“北斗”工程等多个高端重要工程名目标装配及保证义务,攻克了百余项技术难关,取得了多项发明专利,为我国的军事通讯、卫星导航定位、军事测控等作出了突出贡献。

384400公里,地球到月球的平均距离;0.0004毫米,亚洲最大的全向转动射电望远镜——“天马”驱动系统的装配精度……这组数据,正是夏立任务的实在写照。

1987年,初中毕业的夏立接替父亲走进工厂,从此开局了他和网通装备的不解之缘,也关上了属于他“中国精度”的妥协之门。

2019年1月3日,嫦娥四号飞越38万公里,成功踏月。作为环球首个在月球反面软着陆和巡视探测的航天器,离不开“天马”的精准指路。“65米是射电望远镜的口径,光码盘的装配精度是0.004毫米,这相当于一根头发粗细的1/20。假设做到0.005,这0.001的差异,哪怕就是有10个月亮也找不着了。”采访中,夏立提及的数字,让少数人不自觉地拔下几根头发来揣摩。

精准指向的外围,是个小小的光码盘。后来,就算用最先进的磨床机器加工后,装配的精度也只能到达0.02毫米。怎样办?如何成功设计精度?

为了打破困局,夏立想到了钳工中的修配和刮研,但这些技术属于静态加工,虽能保证整机的精度,却对检测设施恳求高,消耗时间也长,“时间来不迭”。左思右想中,他突然计上心来:“能否在托盘的静止形态下启入手工研磨?”

“手工打磨,最难的不是手感,而是数据剖析。”有了思绪,夏立四处查资料,白昼早晨都在苦苦研讨,终于拿出了一套完整的工艺打算。启动打磨机,一个小点一个小点试着打磨,碰一下就要小抬手,手段一抖一抖的。当一个个的磨点出如今托盘外表,精度也在一点点的提高。每平方厘米面积内就必需将近千个磨点,托盘修磨一次性就必需几万个磨点,面对如此弱小的任务量,夏立就像一位闭关修炼绝世文治的武者,测量设施上的表针在1个微米的格子上悄然地摆动,1天、2天、3天……

终于在最后一天,看着夏立手中旋转着的光码盘,人群中收回了阵阵喝彩:“成了!成了!”总工程师则激动地说:“这几天担忧得不得了,又怕打扰你,只能在窗户外面看着你。处置了这个疑问,我们就不用激进了,也再不怕被人卡脖子了。”关于好多人提出的“手感”疑问,夏立示意:“想要打磨出零部件必需的精度,主要还在于能否‘手脑并用’,思索是技术的前提。”

2023年河北省最美职工夏立

在承当多项严重工程之外,2016年6月,以夏立命名的天线制作翻新任务室成立。如何成为一个好徒弟,让每个操作人员都成为装配专家,是夏立要处置的疑问。“为了尽快出徒,我摒弃了传统的师带徒形式,驳回学校里教员与在校生的新形式。”摆弄着手中的零部件,夏立道出了成功之路,“把复杂的事情简略化,把简略的事情规范化,率领团队去装配,独特提高效率,发明1+1>2的价值。”

一路走来,夏立亲手装配的天线,亮过“天眼”,指过“北斗”,送过“神舟”,护过战舰,用一次性次的极致磨砺,不时优化着“中国精度”。(河北省总工会供稿)

本文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请联系本站客服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