家庭小院里的民族勾搭情

社会 2023-05-25 08:28:10 浏览
家庭小院里的民族勾搭情

【追着花儿看新疆】

黑暗日报记者尚杰赵明昊

在祖国西北方陲,额敏河从塔尔巴哈台山淌下,犹如一条迂回弯曲的哈达贯通于浩瀚无边的草原上,默默滋润着20多个民族的一代代同胞。河畔处,塔城地域额敏县“马大姐”的爱心小院里迎来一拨又一拨的观赏者。

马大姐名叫马新华,往年60岁,是额敏县交警大队的一名退休民警。她的爱心小院里,一张多民族的“全家福”感动着每一个观赏者:汉族“爸爸”杨吉春,哈萨克族“弟弟”叶尔木拉特克孜尔汗,还有哈萨克族“儿子”吾拉孜别克,跟马大姐一家站在一同,愁容璀璨,他们一同生存了10多年。

往年80岁的杨吉春老人,是马大姐爱心小院迎来的第一个“亲人”。那是2004年10月,马新华下班途中,看到一位老人身着薄秋衣蹲坐街边,就把他带回了家。经征询,老人膝下无儿无女,老伴儿也已过世,往常靠打零工、捡褴褛为生。马新华对老人说:“以后你就和咱们住吧,这里就是你的家。”

谁也没想到,一年后,老人的身材就接踵而至出疑问。先是突发高血压,送进医院连打10多天吊针才脱离风险。没过俩月,老人在家不慎摔倒,腿骨骨折,又送进医院入手术,在床上躺了小半年才痊愈。

两次住院花了五六万元,都是马新华从亲朋好友那借的。她的家里并不拮据,就自己一人有固定支出,还要养活一大家子。这些借款,不时到她退休时才还完。

痊愈后,老人担忧再给马新华添费事,就要搬进来单过。额敏镇桥东社区的任务人员也找上门,劝告老人年龄大了,送到养老院更省心。这都被马新华拒绝了,她说:“‘杨爸爸’跟咱们在一同有感情了,也就是加套碗筷的事,不费事。”

如今,杨吉春老人已在马新华家住了近20年,早已成为这个家庭的一分子。他不只身材硬朗起来,还自学了维吾尔语、哈萨克语,让小院不时充斥着欢声笑语。

叶尔木拉特克孜尔汗,是“马大姐”爱心小院迎来的第二位“亲人”。这位哈萨克汉子回想起过后的情景,还忍不住抹眼泪:“那是2010年,我身患疾病,马大姐看到我老婆挺着大肚子背麻袋,很心疼,据说咱们没中央住,就腾出一间房给咱们。”

不只提供住处,热心的马新华还被动教两人学习通用言语。丈夫在马大姐的协助下,到驾校学了驾照,开上了洒水车,一个月有3000块钱工资;妻子在马大姐的咨询下,到交警队干起保洁员,每个月也有2000多块的支出。

有了固定支出,两人的生存越过越甜。2021年,他们在额敏县城购置了新房,这才从马大姐家搬进来。他们的儿子,在马大姐家长到了11岁。

而吾拉孜别克到来马大姐“爱心小院”时,正是这个少年永世中最灰暗的时分:自幼丧母,父亲突然在车祸中逝世,姑姑身患疾病又生存在牧区,基本没法关照他,少年萌生了停学的念头。

马新华领着吾拉孜别克到商场购置了生存用品,把他送回学校。每逢周末节假,都将他接回家里一同生存,资助他成功了初中、技校的学习。毕业后,吾拉孜别克先是当辅警,起初经过考试,成为兵团第九师165团的正式职工。“没有她(马新华)就没有我的明天!”少年动情地说。

家庭小院里的民族勾搭情

据说要采访马大姐,村里第一书记、左近片警也都赶来了,这些年她做的喜事一筐筐,基本说不完。

2020年,马新华退休后继续施展余热,在社区的允许下将家中一间30平方米的屋宇打形成“新时代文化通常点”,没想到来的人越来越多。起初,在辽宁援疆资金的允许下,小院革新晋级成“马新华民族勾搭大院”,自去年4月1日正式开明以来,曾经应酬两万多人观赏。

在大院门口,记者看到墙上挂了“雷锋精气传承教育基地”“青少年教育基地”“民族勾搭提高教育基地”“巾帼教育基地”等10余块牌子。“家门口挂着多少个牌,就有多少责任和担当。”马新华坚决地说,每一个体都贡献光和热,就会浇灌出更娇艳的民族勾搭之花。

《黑暗日报》(2023年05月25日03版)

本文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请联系本站客服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