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3年 汽车价钱战是怎样打起来的

汽车 2023-05-15 05:34:40 浏览
23年

特斯拉涨价了。

最近,特斯拉涨价了。局部车型涨价2000块,然而很多人都说,其实这回涨价只是意思一下,目标是消除外界关于继续提价的预期。那总体看,特斯拉最近大半年,一定是提价居多,上个月,特斯拉又提价了。4月7日,美国外乡的四款特斯拉主力车型提价,降幅在2%到6%;随后,4月12日,香港市场也有两款主力车型提价,最大降幅到达了14.7%;4月14日,特斯拉在丹麦发表提价9%,新加坡提价5%左右。

而且从年终开局,汽车提价的资讯就没停过。这个提价的头,也是特斯拉带的。1月,特斯拉中国发表,Model 3和Model Y提价2万到4.8万。同行一看,得跟上啊。2月,比亚迪间接把一款入门车降到了10万元之内,开启“油电同价”,接着,十多家新动力车企跟进。3月,轮到了合资燃油车,西风汽车团体的7个品牌、56款车型开启提价,降得最多的一款,降了9万元。再接着,就是40家传统车企入场,汽车价钱战片面分散。

你或许看过很多剖析,这一轮车企团体提价,或许有这么两个缘由。一是三年疫情,带来了少量库存积压,如今消费回潮,车企必需抓住这个时机。二是,7月1日,“国六B”排放规范要正式实施了,对现有的燃油车提出了很大的应战,所以厂商急着提价出货。

但这还不是风暴构成的所有缘由。最近我在一个科技媒体,叫“星船知造”上看到一篇文章,专门剖析了这个疑问。这一轮大提价,还有这么三个缘由。

第一个是,汽车的消费形式,在最近几年发作了重构。简略说,就是特斯拉用“一体式压铸”把汽车消费的老本打了上去,从而触发了行业的连锁反响。2019年,马斯克提出用“一体式压铸”的形式消费汽车。2020年,Model Y的整个后车身,被做成了一个铸件。原来这里必需80个零部件。过后的报道说,特斯拉把制作老本升高了40%。

这还不止,往年3月,马斯克还发布了特斯拉的下一步“降本秘诀”,主要是提升造车的9个环节,比如车身一体化消费、缩小稀土资料用量、升高充电桩装置老本等等。总之,特斯拉是要把这个“老本杀手”做究竟。

特斯拉的做法,相当于给汽车市场投下了一颗炸弹。你看,经过不时紧缩老本,它在制订整个行业的定价权。很多新动力车品牌,在消费形式上,也不得不跟着特斯拉走。比如蔚来曾经在新车的后座板用上了一体压铸技术,小鹏往年推出的新车也要上超大型一体化车身。就连公众、沃尔沃、飞驰、奥迪这些老车企,也开局规参差体式压铸工艺。

好,这是提价的第一个缘由,特斯拉重构了汽车的消费形式,触发了行业的连锁反响。

第二个缘由是,新动力车下游的电池行业,原料价钱大跌,给汽车提价进一步发明了或许。最近电池的重要原料,锂,在短短几个月里,从60万元一吨的最高点,一路往上涨,跌破了20万元一吨。同时,正极资料里的磷酸铁锂也跌了10%,电解液资料也在降。总之,下游原料广泛提价,把电芯的老本打了上去。3月份,还有媒体报道,宁德时代给车企推出了“锂矿返利方案”,也就是用比拟低的价钱提供电池,条件是,车厂必需保障80%的电池从宁德时代洽购。

你看,这是第二点,车上最大的老本源,突然变得廉价了,这正面给提价潮提供了条件。不过,光是降老本,还无余以构成这么汹涌的提价大潮。汽车大提价,还有第三个成因,这就是,新动力汽车行业局部产能过剩。

比如动力电池,2022年,产能是需求的282%,有1144吉瓦时产能过剩;2023年,产能是需求的323%,有1984吉瓦时产能过剩。2024年、2025年,产能依然是需求的两倍多,同时过剩的产能都会超越2000吉瓦时。你看,在预期数值上,动力电池的产能会重大过剩。这象征着,一旦新动力车销量增速上去了,动力电池的需求也会降上去,实践的产能过剩,就会加剧。这种状况,反过去,也成为新动力车提价的推手。

而新动力车提价,传统汽车怎样或许不跟着降?我曾经听过一个说法,在用户眼里,哪有什么新动力、传统汽车的区别。在用户看来,都是车。我们关心的只要两个疑问,第一,开着方不不便。第二,性价比高不高。

《财经》杂志采访的一名从业人员示意,每一次性价钱战,都是一次性淘汰出清的环节,而往年到如今,都没有一家车企被淘汰,说明价钱战还要再打两到三轮。

汽车价钱战是怎样打起来的

好信息是,作为消费者,你或许会省一大笔钱。但坏信息是,特斯拉,或许雷同积攒深沉的比亚迪再来一次性提价,就很有或许会出现跟不上队、卖不掉车的车企。

怎样办?显然,打价钱战不是短暂之计,得在新技术高低功夫。比如,就在4月16日,宁德时代发布了新的钠离子电池的停顿,产品将会搭载在奇瑞车型上。按宁德时代的说法,钠离子电池的续航能到达400公里,在-20C的高温环境中,也有90%以上的放电坚持率,未来可以和锂离子电池不相上下。

再比如,氢能。用氢作为燃料电池,可以真正做到“零排放”,这也是新动力畛域不时在展望的一条路。只是目前,高昂的老本疑问还无法处置,比如深蓝汽车的一款车型,氢动力版本售价将近70万元,而同车型的纯电版本只需十几万。

总之,汽车行业的这场“价钱战”,面前是一个更深层的疑问。那就是,在技术晋级的十字路口,下一步,究竟应该点亮哪棵科技树?而要回答这个疑问,兴许必需跳出现有

的体系,去寻觅新的解法。

总结本轮汽车价钱战的缘由,有以下三个:特斯拉改良工艺,触发行业连锁反响;下游电池原资料价钱降落;新动力汽车产业局部产能过剩。价钱战面前的深档次疑问,是在技术晋级的十字路口,下一步应该点亮哪棵科技树。这个答案必需跳出现有体系去寻觅。

本文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请联系本站客服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