乘坐有轨电车 开启一段 长春市共同的景色线 慢光阴

社会 2023-05-29 21:57:27 浏览
乘坐有轨电车

每一座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交通印迹,有轨电车之于长春,是名片、是记忆,更是很多长春人的生存。透过老电车的车窗,洒满一车厢阳光,摇摇晃摆开启一段“慢光阴”,这是属于这座城市的节拍,也是时下许多年轻人周末休闲的一种新的打卡模式。

老式电车很古朴

长春有轨电车

见证城市交通开展史

长春有轨电车线路始建于1941年,两条线路总长13.6公里,区分由今长春站发往抚松路,由今西安大路发往今红旗街。1941年至1943年,又相继铺设了5条客运、货运线路,截至日本投诚前,共有7条有轨电车线路运转,线路总长47.9公里,车辆72辆。

因为历史缘由,有轨电车曾一度瘫痪。直至新中国成立后,有轨电车线路才逐渐复原通车,全长49.5公里,年客运量2690.5万人次,有力地推动了城市的经济树立。1954年,为援助一汽树立,2条线路延伸至汽车厂厂区,不便了汽车厂职工通勤。1958年,长春电车公司职工纯手工打造了一台“长春号”有轨电车。至1960年底,随同着城市经济的不时开展,有轨电车开局逐渐分开历史舞台,由无轨电车和公共汽车代替。1995年,仅有54路依然行驶,并于2005年获评长春市二级文物包全单位,车型也由最后的200型开展为900型。

新式有轨电车渐渐驶来

2012年,54路有轨电车改建并延伸,车型也再次更新。2014年8月,55路有轨电车线路正式建成放开,将长春西站与红旗街商圈无机衔接。为留住城市记忆,长春公交团体于2015年置办了三台仿古电车,区分仿造1958年的老“长春号”和上世纪50年代的200型有轨电车,穿行在铁轨林荫道中的绿车皮、“长辫子”,成为了长春市共同的景色线。

市民游客热衷打卡老电车品味慢生存

来自宁波的徐先生任务在长春多年,印象最深的就是老电车。徐先生说,长春是为数不多的现存有轨电车的城市,来长春游玩随时可看到:速度不快的老电车似乎一位老者,一直保持一个方向,不紧不慢地前行着,而与它并行的机动车更像它的儿孙,这样“一大家子”行走在大巷上很是幽默。

关于当地游客,有轨电车是一种穿梭时空的“老古董”,而关于长春本地人来说,它更像是一位老好友,相熟而亲切,承载着长春的有限历史。偶然抽出时间,花上几块钱坐一圈,既充溢复旧,又带来有限的回想感。

车厢内老照片

“老电车不适宜赶路的人,公交、轻轨、地铁,哪一样都比它快,但有了它的晃晃悠悠,你可以望景、发愣。”作为土生土长的长春人,不时任务在北京的赵雨桐说,每次回到长春都会抽空打卡老电车,车厢内的车厢板、车座椅,古朴的老照片,都在分发岁月的光洁和暖意。有时当地亲朋好友来,也会带他们体验老电车品味慢生存。

无论乘坐有轨电车55路还是54路,沿途都会邂逅许多“地标印迹”:有“电影摇篮”佳誉的长春电影制片厂;有制作新中国第一辆汽车的一汽;有孕育长春电车开展的电车公司……长春有轨电车已陪伴长春人走过半个多世纪,至今仍承当着无法代替的出行保证义务。作为始建于“伪满”期间,辉煌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交通出行模式,有轨电车无疑在长春的公共交通开展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。

记者手记:

令人难忘的一段

有穿梭感的电车光阴

开启一段

夏日的长春清凉又温馨,走上红旗街一眼可见复旧的电车,车身以黄色、白色和绿色为主基调,配以复旧大灯和高低拉式的通风窗,座椅和车框均为木质。车门旁是仿古式拉手和老电车的照片,坐在电车里,嗅着木头的气息,足以让人们回到上世纪四五十年代时的场景。

车厢温馨又复旧

本组图片城市晚报全媒体记者刘佳雪摄

一路走来,外面新老修建携风而过,旭日透过新鲜的窗框打在金黄色的栏杆之上,人似乎搭乘着时间机器,心绪渐渐驶离清静与历史,步入了平静。偶然,会有对面一辆新式的电车缓慢擦身而过,就像一辆老式绿皮火车与一辆高铁迎面而过,留给人的是对光阴蹉跎的慨叹与惊喜。

到了黄昏,无论是车站外的候车乘客,还是从远处驶来的电车,在这清静的夜色中,也有一些共同的神韵。随着时代的扭转,乘客曾经换了一代又一代,长春的一花一草也曾教训了沧海沧海,惟一未曾扭转的是那几辆老电车暖和的身影和乘客们的浅笑,还有那一路行驶过去夹杂着的咣当咣当声。

本文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请联系本站客服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