七十二变 一棵冬枣树的

社会 2023-05-27 08:59:15 浏览
七十二变

一件件精巧的木雕、一盒盒粗劣的点心、一片片精巧的茶叶……记者见到这些产品时,一时很难将它们与“冬枣树”咨询起来。

“可理想是,这些都是从冬枣树衍生而来的。”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区冬枣产业开展核心主任刘登枝通知记者。

沾化区具备悠久的冬枣种植历史,2011年5月,“沾化冬枣”就被原国度工商行政治理总局认定为“中国著名商标”。去年,沾化区30万亩的冬枣林共产出冬枣6.3亿斤。近年来,聚焦产业增效、枣农增收,外地继续放大品牌打造,促成产业链条缩短。

在位于沾化区的滨州尚亿食品有限公司原料加工车间,几名工人正在分装样品、分配馅料。馅料研发担任人牛绍峰说:“以冬枣为媒,咱们研收回了莲藕冬枣、菠萝冬枣、冬枣蜜柚等十余种馅料,制造出了冬枣酥、冬枣糕、冬枣颗粒等8款糕点。”

“冬枣营养价值高,口感甜而不腻,一经推出便广受好评。”公司董事长王利芯引见,目前,公司3条馅料加工线的日消费才干可达80吨,订单量相比同期增长了80%。“咱们去年收买了5500吨冬枣,往年收买量要翻一番左右。”

在沾化区下洼镇的枣木雕琢非遗工坊内,大到家具、人物雕塑,小到手串、桌面摆件,外形各异的枣木雕琢品让人目迷五色。

选料、蒸煮、烘干、雕琢、抛光、上漆……作为外地最早学习枣木雕琢的手艺人,工坊开办人丁国勇讲起制造流程来有条有理:“跟其余木头相比,枣木愈加安全,寄存时间越长,色彩越亮。”

每年,丁国勇的工坊都要收买100吨左右的枣木原料,延聘的雕琢徒弟都是周边村的枣农。“他们农忙时就去种枣,农闲时就来雕琢,每人每天工资300元左右。”他说。

不起眼的废旧枣木经工匠的巧手雕琢后,价位随即翻了好几倍,从百元至万元不等,“前几天,枣木马扎都卖断货了。”丁国勇笑着说。在他的带动下,沾化区各村镇已有40多家枣木雕琢商铺。

走进沾化区冬枣钻研所,记者还看到了冬枣花蜜、冬枣蜜枣、冬枣精酿啤酒、冬枣芽茶等一系列产品。“枣树全身都是宝,在外东奔西跑,不如回家种枣。”采访中,村民调侃的一句玩笑话,却恰好道出了冬枣产业开展的秘诀。

在沾化,一棵冬枣树成功了“七十二变”,既结出了鲜食的冬枣,还能“炒”出茶叶、“酿”出蜂蜜、“刻”出木雕……小小的冬枣,不只积攒着产品外形的“质变”,更带来了美妙生存的“质变”。

“无论冬枣产品如何多样,咱们对产业帮扶的信心一直如一。”刘登枝说。放大招商引资、帮助操持手续、提供无息存款、激励加入展会……近年来,沾化区推出一系列真金白银的措施促成冬枣产业开展。

一棵冬枣树的

当初,沾化共引进培养了8家涉枣企业,还新建了冬枣生态旅行区。“接上去,咱们将买通沾化冬枣特征产业开展的‘痛点’和‘堵点’,壮大产业集群,成功经济效益、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无机一致。”沾化区委书记袁志勇说。

本文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请联系本站客服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